地中海飲食 有益類風濕關節炎2014年5月27日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台北報導】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最適合「地中海飲食」!北醫附醫營養室臨床組長李青蓉27日出席類風濕關節炎之友協會舉辦的「食譜料理競賽」時表示,食補及沙拉油等植物油可能加劇患者體內的發炎反應,應以富含「omega-3脂肪酸」的油類、魚肉、堅果類替代;陽明大學內科教授陳得源指出,患者常食慾不振,因此必須注意營養攝取,否則體重會持續減輕。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也就是免疫系統「敵我不分」攻擊關節等部位造成慢性發炎,嚴重可能造成關節、骨骼壞死。陳得源表示,台灣有近6萬名患者,女性約為男性3倍,又以40歲以上女性居多。「許多患者發病後體重會持續減輕,」陳得源說,患者常有精神不濟、胃口變差等症狀,需特別注意營養補充;李青蓉建議,杏鮑菇等菇類營養價值高且烹調變化多,建議患者多吃。
「傳統『進補』及富含omega-6脂肪酸的沙拉油等植物油恐促進發炎反應,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應儘量避免,」李青蓉分析,「少紅肉、多蔬果」的「地中海飲食」最適合患者食用,可多吃魚類、橄欖油、苦茶油、芥花油、堅果、種子及芝麻。由於部分患者關節嚴重退化,應多攝取含有花青素、茄紅素等抗氧化成份的蔬果,並以全穀類為主食或適量食用紫米,以補充造血所需的鐵、鈣質。
由於類風濕關節炎屬慢性疾病,除維持良好飲食習慣外,病情仍需長期仰賴藥物控制。陳得源說,臨床多採非類固醇消炎藥緩和疼痛,並以「疾病修飾抗風濕藥」減少關節受損;部分療效不佳患者若「DAS28」指數,也就是綜合人體手部及四肢28個關節活動、腫痛及抽血檢驗結果的疾病嚴重程度超過5.1,健保則會給付施打生物製劑。
陳得源解釋,生物製劑廠牌、種類很多,包括用藥劑量與頻率都會影響藥物在患者體內的代謝,或引發感染、結核病的風險,因此需由醫師嚴密管控;少數患者會出現抗藥性,可透過疾病修飾抗風濕藥改善。
國外曾有研究指出,使用生物製劑9個月後停藥,1個月內病情又再度惡化,甚至加速侵蝕軟骨、骨骼,因此患者無論使用生物製劑或傳統口服藥物,都不能因為病情趨於穩定就貿然停藥。
停藥後遺症發酵 RA(Rheumatoid Arthritis)惡化只要4周
華人健康網 記者駱慧雯/台北報導 2014年5月27日 下午12:32..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關節慢性發炎的自體免疫疾病,嚴重時會導致關節損害變形。
56歲的簡小姐自9年前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RA)後,肢體活動處處受限,有時候連刷牙、洗臉等日常舉動都無法獨力完成,且長期口服藥物治療竟引發嚴重胃潰瘍,生活痛苦不堪。不過,不放棄治療的她,在接受換藥治療後,目前的生活幾乎與罹病前無異。醫師表示,對抗這類疾病,持續治療是關鍵,有研究指出中斷治療的4個星期內,病症就會逐漸惡化。
自體免疫失調 RA猶如慢性疾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關節慢性發炎的自體免疫疾病,因免疫系統失調,讓體內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狀態,破壞身體正常結構,造成患者四肢腫脹疼痛,嚴重時可能導致嚴重的關節損害。
治療方面,病患應接受非類固醇抗發炎藥治療及併用改變病程之抗風濕病藥;中重度患者在傳統藥物都治療無效之後,則可申請使用藥效較快且持久、副作用較低的生物製劑治療,可抑制軟骨和硬骨的侵蝕以避免關節變形。不過,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猶如慢性疾病,無論使用哪種藥物,都需長期治療才能穩定控制病情。
抑制慢性發炎 RA治療不中斷
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台中榮民總醫院免疫風濕科主任陳得源醫師表示,一份長期研究指出,中度RA患者使用生物製劑治療後,疾病嚴重度逐漸下降至低疾病活動標準(DAS28指數小於3.2),但部分患者在治療第36周中斷治療後,在短短4周內就有平均疾病嚴重程度逐漸上升、病情開始惡化的現象,顯示持續用藥治療才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及避免關節持續破壞,呼籲患者勿擅自減藥或停藥。
需特別注意的是,生物製劑選擇繁多、治療機轉各有不同,影響療效的因素也很複雜,陳得源醫師提醒患者在用藥前應與醫師充分溝通,考量藥物的使用方式、代謝時間、和安全性,再選擇適當的藥物治療,且應定期監測療效和可能出現的副作用,做好自我疾病照護管理,才能長期穩定抑制發炎反應,享受活動不受限的樂活人生。
【小辭典/類風濕性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發炎性自體免疫疾病,台灣盛行率約.04%至1%,約5至6萬人患病,好發於40歲以上中年女性,約為男性的3倍。患者罹病後易有疲倦、精神不佳、胃口差、體重減少、關節紅腫熱痛等症狀,其中關節腫脹具有對稱性,且有晨起僵硬的現象,時間可持續6星期以上,若未妥善治療,可能導致關節變形,影響行動力。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