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總穴穴歌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針灸科主任 王克鍵)
肚腹三里留   腰背委中求   頭項尋列缺  面口合谷收  內關心胸胃
脅肋尋支溝   外傷陽陵泉   婦科合谷  安胎公孫求  阿是不可缺

肚腹三裏留。足三裏位於外膝眼下三寸,是胃經的合土穴。胃經與心、肝、膽、脾、肺、大腸、小腸有着經絡上的密切聯係,可相互影響,因此,足三裏有健脾和胃、補中益氣、通腸導滯的功效。凡是肚腹的病,均可取此穴。

"三里"是指理上、理中、理下。胃处在肚腹的上部,胃胀、胃脘疼痛的时候就要"理上",按足三里的时候要同时往上方使劲;腹部正中出现不适,就需要"理中",只用往内按就行了;小腹在肚腹的下部,小腹上的病痛,得在按住足三里的同时往下方使劲,这叫"理下"。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它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针灸刺激足三里穴,可使胃肠蠕动有力而规律,并能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力,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在神经系统方面,可促进脑细胞机能的恢复,提高大脑皮层细胞的工作能力;在循环系统、血液系统方面,可以改善心功能,调节心律,增加红细胞、白细胞、血色素和血糖量;在内分泌系统方面,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有双向性良性调节作用,提高机体防御疾病的能力。

 

“足三里”保健
1.拇指按揉足三里用拇指指面着力于足三里穴位之上,垂直用力,向下按压,按而揉之。其余四指握拳或张开,起支撑作用,以协同用力。让刺激充分达到肌肉组织的深层,产生酸、麻、胀、痛和走窜等感觉,持续数秒后,渐渐放松,如此反复操作数次即可。
2.捶打足三里手握空拳,拳眼向下,垂直捶打足三里穴位。捶打之时,也会产生一定酸、麻、胀、痛和走窜等感觉,反复操作数次即可。
3.艾灸足三里艾灸足三里,是足三里保健最经典的保健方法。民间即有谚语“艾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之说。《针灸真髓》曰:“三里养先后天之气,灸三里可使元气不衰,故称长寿之灸。”常灸之保健防病,延年益寿,增强体力,解除疲劳,预防衰老,对结核病、感冒、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心绞痛、风心病、肺心病.脑出血等都有防治作用。对体质虚弱者,尤其是肠胃功能不好,抵抗力减低的人宜用此法增强体质。对足三里施灸时,取清艾条一根。将其点燃后,靠近足三里熏烤,艾条距穴位约3厘米,如局部有温热舒适感觉,就固定不动,每次灸10~15 分钟,以灸至局部稍有红晕为度,隔日施灸1 次,每月灸10 次即可。

 腰背委中求。委中穴位於\膝蓋的正後方,是足太陽膀胱經的合土穴。足太陽經脈從頭向下到足,直貫背脊及腰部。委中有舒筋活絡、理氣和血、祛風散寒的功效,是治療腰背疾患的要穴。對於急性腰扭傷、風寒濕熱之邪所致腰痛及腎虛腰痛者都可用。

\

 

頭項尋列缺。兩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的橈骨上,指尖下凹陷處即是列缺穴。列缺有宣暢頭頸部經氣、散寒止痛的功效,常用來治療頭頸部疾患,如頭痛、咳嗽、過敏性鼻炎、頸項強痛等。

 \

面口合穀收。合穀又名虎口,臨床應用非常廣泛,能治療手指、手腕、肘臂、肩、頸項、喉嚨、面頰、牙齒、鼻、口唇部位的疾患,對於頭痛、眩暈、耳鳴、牙痛、面神經麻痹、三叉神經痛、鼻炎、眼病等疾患療效顯著。因此,《玉龍歌》中有「頭面縱有諸般證,一針合穀效通神」的語句

\

 

面口部——合谷穴
头项部——列缺穴
腰背部——委中穴(下肢归属于腰背部)
上腹部(膈至脐之间)——足三里穴
心胸部——内关
小腹部(脐以下)——三阴交

arrow
arrow

    lulu101珍妮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