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經低心肌梗塞死亡風險高差很大華人健康網作者:  記者張世傑/台北報導  2014年6月4日
急性心肌梗塞是中老年族群的好發疾病,若不早期發現治療,很容易有死亡風險。但最新臨床研究卻發現,心肌梗塞病患若有較低的社會經濟地位,在半年內,會有較高在短期內導致死亡的風險;其中女性患者死亡風險是男性的1倍,不僅顯示國內醫療環境呈現貧富「M」型兩極化,同時女性弱勢醫療照護,更需要大家多關注。
發表此大型研究的大林慈濟醫院教學部副主任暨耳鼻喉科醫師李清池表示,國內貧富差距拉大,連帶造成醫療資源分配,呈貧富「M」型兩極化。這次研究係以台灣全國人口為基礎,受訪2004至2008年期間,確診為急性心肌梗塞病患為主,總計有有23568例。
社經地位高低 影響死亡風險
受訪者平均年齡為55歲,每位病患追蹤2年或直至死亡;社經地位則是以個人保險支付金額為分界,個人月收入16000元以下者為「低社會經濟」,超過25000元以上者為「高社會經濟」;鄰里社會經濟地位則是以家庭收入,及社區平均住戶收入為分界,被分類為優勢或劣勢。
研究發現,急性心肌梗塞病患若為低社會經濟地位者,較不願意接受「血管造影」,及「皮下冠狀動脈」等關鍵治療;同時罹患充血性心臟衰竭、慢性腎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炎、敗血病和中風比例,遠高於「高社會經濟」患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lu101珍妮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