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心房顫動引發中風 風險更勝高血壓-心臟血管 中時電子報作者: 林宜慧╱台北報導 | 2014年6月9日
80歲王奶奶最近心跳忽快忽慢、心悸、胸悶、容易疲倦,家人覺得不對勁陪同就醫,確診為心房顫動,醫師建議應長期服藥以免中風,但王奶奶覺得不是太嚴重,沒想到回家休養兩三周後,突然覺得頭暈、意識不清,緊急送醫,已不幸中風。
台灣高血壓學會秘書長、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王宗道 強調,心房顫動導致心臟不正常跳動,心跳忽快忽慢,心房喪失收縮功能,血液容易在心房內留滯形成血栓。一旦血栓剝落跟著血液流到腦部,就可能引發腦中風。
據統計,台灣心房顫動患者約23萬人左右,由於初期症狀不明顯,容易被忽略。王宗道表示,心房顫動患者中風機率超過一般人5倍以上,且約有2至3成中風患者係因心房顫動所引起,致病風險比高血壓還要高。
心房顫動傳統治療以抗凝血藥Warfarin和阿斯匹林為主,王宗道說,阿斯匹林雖可預防中風,但非用來預防心房顫動所引起的中風,因作用機轉不同,預防血栓效果僅達一兩成,最新公布的2014年美國心臟學會心房顫動治療指引中,便建議患者應接受抗凝血藥物治療,阿斯匹林角色低。
Warfarin預防血栓效果約6成,但易與食物或藥物產生交互作用,引發大出血,需定期監測,相當不方便。目前已有新一代口服抗凝血藥物,大幅提高安全性,降低副作用。
王宗道指出,新型口服抗凝血藥預防血栓效果達8成,另可降低33%顱內出血及50%致命性出血風險,2012年歐洲心臟學會心房顫動治療指引,即已建議新一代口服抗凝血劑作為心房顫動患者預防中風的第一線藥物,傳統用藥Warfarin為第二線,阿斯匹林則不建議使用。
心房顫動患者必須按時服藥,讓脈搏保持穩定跳動,而新型抗凝血藥物有一天服用兩次及一天一次等不同選擇,對於容易忘記服藥的患者而言,一天一次能幫助患者持續穩定地遵照醫囑用藥,預防中風事件發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lu101珍妮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