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和平島公園之旅
關於和平島
檢視較大的地圖 「和平島」位於基隆市的北端基隆港口東側,早期稱為大雞籠嶼或社寮島,原為凱達格蘭族的聚落之地,本來是一座孤立的海島,後來因修建和平橋才和基隆市相連,目前已和台灣本島形成『陸連島』
。屬於基隆市中正區,距基隆市約4公里,佔地66公頃餘。
島上奇岩異石林立,海岸奇特的海蝕地形景觀,如海蝕平台、豆腐岩、海蝕溝、海蝕崖、風化窗、萬人堆、千疊敷、海蝕洞、蕈狀岩、獅頭岩、熊頭岩等.....其中最奇特的景觀就屬「千疊敷」和「萬人堆」。因受到長年海潮沖刷平台上的砂岩,成為一塊塊四方形的岩石,景觀好像地上鋪了上千張的榻榻米,從日據時期就被稱為「千疊敷」。而萬人堆就是像蕈狀的岩石,從高處望下,就好像一顆顆的人頭排列在海邊,「萬人堆」之名由此而來。除了奇特的地形外,公園內露出地層的生物本體化石和生痕化石也是本區地質上的瑰寶,豐富特殊的地質景觀和海蝕地景,堪稱是一處大自然的地質教室。
雖長年受海風吹襲,在冬季因受東北季風吹襲,藻生植物如紫菜、髮菜、鹿角菜、筊白菜、鵝菜、石花菜、紅毛苔、青菜等等生長非常茂盛,因此引來高經濟魚類如黑毛、白毛、象魚、粗皮鯛等藻食魚科在此迴游啃食岸邊海藻,而使此區成為冬季藻餌磯釣的熱門地點,白帶魚、象魚、青魚、黃雞、龍蝦等,均隨季節的不同,而遨遊於公園周圍,更為四季垂釣好去處。
「和平島濱海公園」的地質是中新世大約二千萬年前的大寮層,屬沉降海岸,由厚層塊狀砂岩及頁岩與粉砂質頁岩交疊組成,因受到常年氣候影響及海水的侵蝕,才形成獨特的海蝕景觀。島上有一處稱為「蕃字洞」的海蝕洞,為基隆市少數僅存的西荷時期遺蹟,洞內壁面原來刻有荷蘭文字,雖然因自然風化影響,多已模糊不清,但在基隆的文化歷史發展上仍佔有重要的地位。濱海公園內廣大的海蝕平台是冬季海菜的產地,時常有成群的村婦在此採集,形成海邊一道獨特的人文風景,而潮間帶地區有著豐富的藻類,小魚穿梭在海藻中尋找食物,只要捲起褲管就可以在這裡和魚兒、螃蟹玩捉迷藏遊戲,是親子戲水的最佳地區。園區內的海水游泳池在每年的六至九月開放,分兒童池和成人池,並設有完善的更衣、沐浴設施。
和平島公園 營業(開放)時間 : 1.夏季開放夏令時間(每年 04 - 10 月):AM 0800 ~ PM 1900 (PM1900停止售票,PM2000休園)
2.冬季11月至隔年3月,08:00~17:00
和平島公園地址:基隆市中正區平一路360號
和平島公園自行開車:
國道1號:由基隆交流道下,直行中正路後於正濱路左轉,續行和平橋後直行和一路,於平一路右轉即抵。
和平島公園大眾運輸工具:
搭乘基隆市101號公車於「和平島公園站」下車,循正濱路步行約5分鐘即抵。
和平島後門
和平島海水游泳池
和平島對面火力發電廠(基隆地標之一)
對面火力發電廠及基隆港入口